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军800余万人,摧毁了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六大名将经典战役,歼敌数量粟裕名列第一。解放战争时期,我军6大名将经典战役,歼敌数量排名如下:
1946年,以3.3万兵力对阵12万敌军,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 。
1947年初,歼灭国军整编第26师、第51师等部,歼敌5.3万余人,缴获国军快速纵队全部武器装备。
1948年6月至7月,攻克开封,歼敌4万余人,后又歼灭区寿年兵团等5万余人。
1946年底至1947年初,我军三次南渡松花江作战,保卫临江地区,扭转了东北战局。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和华北野战军一起,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歼灭和改编国军52万人。
1949年11月至12月,二野进军大西南,60万部队歼敌90万,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1946年9月,指挥部队三战三捷,歼灭军第1旅等部,被誉为“歼灭战的典范”。
1949年渡江以后,先后解放南昌、广州、昆明等城市,创下我军兵团歼敌纪录。
1946年6月26日,以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解放战争,是指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军800余万人,摧毁了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第二次国共内战是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统治而进行的战争,也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中国军队与中国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顶级规模的内战之一。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推翻了中国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最高领导人——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国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
1945年8月—1950年6月1949年10月—1951年5月,我军先后解放广东、福建、四川、重庆、云南、海南、西藏以及浙江沿海岛屿),解放战争的第一年,是抗战胜利后的下半年(1945年8月开始)。 战争开始时,军有430万人,人民包含地方部队在内只有120万人。由于政府不许日军向投降,则指责“独占抗战胜利果实,1945年,阎锡山部队在长治接受日军投降时,军队发起“上党战役”——,阎锡山部队10个师被全歼,长治攻占。,向晋冀鲁豫、晋察冀、华东、东北、中原等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人民依靠抗战前后的布局,在中央到地方安插了众多间谍,重要者如国防部作战厅长郭汝瑰,往往提前获取到对方作战计划,被称为“自己和自己作战”,贯彻中央、制订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通过前8个月机动防御作战,给了军以沉重打击。1947年3月,军将其全面进攻改变为重点进攻,即集中重兵进攻陕甘宁和山东两解放区,虽曾占领延安,喧嚣一时,但并未达到目的,其自身又遭惨重损失。
从解放战争第三年起,人民转入战略进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1947年6月30日向南强渡黄河,8月挺进大别山;随后,陈庚、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另一部于8月挺进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于9月挺进豫皖苏边区,三路大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地区实施战略展开,形成“品”字阵势,互为策应,将战争引向统治区,开辟了广大的中原解放区,威胁军后方和腹心地带,与各解放区内线反攻相结合,使军由进攻转入防御,逐步陷入被动。
解放战争第四年,人民同军进行了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揭开战略决战的序幕,尔后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了军在东北、华北和华东战场上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和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民总数达到400万人,军总数则下降到约200万人。人民不但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也大大超过军,居于压倒优势。统治已成风烛残局。解放战争第五年,人民继1949年4月发起渡江战役、占领南京之后,6月起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对军进行战略大追击。1949年10月1日,在人民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人民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解放战争获得伟大胜利。
方:蒋介石及李宗仁、汤恩伯、顾祝同、刘峙、傅作义、胡宗南、杜聿明、张灵甫、白崇禧、卫立煌、阎锡山、冯玉祥、陈诚、张治中、毛人凤、戴笠(1946年即飞机坠亡)、陈立夫、陈果夫、廖耀湘、李文、石觉、黄百韬、邱清泉、黄维、李弥、宋希濂、孙元良、侯镜如、刘汝明、李延年、马鸿逵、马步芳等
方:、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粟裕、、罗荣桓、、、、、、任弼时、、高岗、、罗瑞卿、、陈赓、谢富治、、贺龙、李克农等
历史点评:解放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大陆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影响。解放战争是当时中国两大阵营为统一全国而进行的内战,成王败寇,已成历史。
(5)率先打大歼灭战(豫东战役),使解放战争爬过山坳,从此可以传檄而定(语):
(6)率先提出集中主力打大歼灭战,歼敌主力于江北的战略方针,使解放战争提前两年结束;
三年里以游击战拖住了胡宗南,保存了自己,没有消灭胡部,但也没有被胡消灭。
独当一面,西征、东战、南下,先后配合彭德怀、粟裕、、四杰征战,都有辉煌的战绩。
借的18兵团,从北线入川,增加了胡宗南部的心理上的压力,为更加轻松解决西南问题贡献了一份力量;
在三年解放战争中,人民作战部队的编制主要是以纵队(军)为主,而这三年多的时间又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时候,毋庸置疑的事实是,作战的战史是以解放战争为最重要的篇章。因此,我精选了在解放战争中表现优异、战功显赫的英雄纵队(军),由于这些部队都是身经百战,我不可能把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每一个作战都说到,只能简单的说一下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亮点,又因为精选的数量正好是十三个,故把他们称为军威无敌人民的十三个王牌军。
这十三个纵队(军)是依靠他们光荣的战史选进的,但是以下我给他们之间的排序不是以战功战力而定,首先是按华北-西北-中原-华东-东北前后排序,野战军中的各纵队排序又是以王牌军番号前后而定,特此声明,请大家别误解。
8纵(军)是华北军区表现最出色的一个纵队(军),8纵(军)打运城、攻临汾、战晋中、克太原,仗仗主力,仗仗打得精彩,临汾战是我军由运动转向攻坚第一战,在严重缺火器的情况下,面对临汾易守难攻的坚城,巧用土行孙战法,用坑道爆破,破敌防线旅,被授于:光荣的临汾旅。8纵(军)出其不意直朴晋中,先在张兰镇灭阎锡山的精锐主力美械亲训师及亲训炮兵团之后,又围赵承授集团的1号主力,为我军晋中大捷立头功。太原战中,8纵(军)出色完成最为艰难的外围战,为克华北最大堡垒太原,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2月编为60军,参加进军西北,西南的围歼战。
3纵(军)为华北劲旅,在保北战场坚持作战,诱敌生误觉,令敌第三军北上,使我军终获清风店战役大捷,3纵(军)为主力攻克石家庄,首开我军攻取大城市的先例。在涞水战役中,3纵(军)一面围攻涞水,一面集中主力抓住战机,勇于打援,围歼驰援的傅军1号主力35军,王牌虎头师32师,就在这时敌骑4师又飞兵赶到,3纵(军)又兵进行阻击,身处3面顽强作战,英雄果敢向敌纵深猛插、分割,刀斩虎头师o在新宝安战役中,3纵2面受敌,一面猛突王牌35军,一面果断阻击104军,为消灭傅1号主力35军,立下头功。1949年1月编为63军,以后攻太原、进军西北,诸战中表现出色。
解放战争中,西野1纵(军)表现十分好,其主力358旅,为西野3大主力之一,该纵358旅714团6连,在1948年宜瓦战中杀出威风,是闻名全军的硬骨头六连,一纵(军)在陕北,先参加延安保卫战,与数倍之敌激战7昼夜,粉碎蒋介石3天占延安的美梦,出色掩护中央机关撤离。之后一纵(军)为主力连续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三次作战,取得稳定陕北战局的三战三捷,一纵立下头功。1947年8月沙家店之战,伏击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36师,一纵(军)主攻激战一天,取得沙家店战胜利,粉碎国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从此西北战场由内线防御转为内线月一纵(军)为主力参加宜瓦战役,一纵(军)率先占瓦子街,这时=纵(军)未及时到预定位置,一纵(军)主动派一部抢占瓦子街南山,彻底封敌西撤退路,为全歼刘戡转入战略进攻后,取得第一大胜做出重要贡献,在荔北战中,一纵(军)楔入敌防纵深大胆穿插、分割,以突然迅猛动作歼敌,对战役起决定性作用。1949年2月编为一军,在西北诸役中表现出色。
解放战争中,中野3纵(军)参加了中野的几乎全战役,战功显赫,誉为老虎纵队,3纵(军)刚成立时,作为主力参加邯郸战役,立下战功,以后无论出去龙海,还是在鄄城、滑县、巨金鱼、豫皖边和豫北等役,这只虎总是冲在前,3纵(军)在做为左路军跃进大别山,在皖西开辟新区,完成跃任务之后,3纵(军)在无后方依托情况下,发起张家店战役,全歼敌88师师部及62旅5300余人,取得中野进入大别山以来,首次大捷,在坚持大别山斗争起很重要作用,在准海战役中,3纵(军)参加了双堆集围歼黄维兵团战中,英勇作战。1949年2月编为11军,南下参加渡江、进军西南。
6纵(军)是不可多得的强悍之师,着名的百将团出自此部,全纵(军)一到打仗立生威猛之势,在定陶战中,顽强扛起作战难度大的苦差事,出色完任务,1947年挺进中原时,在中野面临绝境的关键时刻,六纵(军)浴血博击,强渡河,为中野突围硬是杀出一条血路。1948年7月六纵(军)在兵力不占优,装备落后的条件下,出奇兵进攻很重要的战略之点襄樊,以反常规的大胆战法,刀劈三关,一举攻下铁打襄阳,击败川军名将郭勋祺,生擒大特务头子康泽,取得襄樊大捷,此役在军事上极大地调功了敌军,战后17旅19团获襄阳特功团,淮海战役中英雄血战双堆集,顽强顶任敌18、15军轮番攻击,并战场策反敌110师起义,为摧敌18军(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立头功。949年2月编为12军,南下渡江,进军西南作战。
解放战争中,中野四纵(军)长期坦负战略机动任务,1946年6至9月连续发起闻喜、夏县、同蒲、临浮战役,在临浮战中,全歼号称天下第一旅的国军整编第一旅,活捉中将旅长黄正城,同年11月至翌年1月发起吕梁、汾孝战,1947年7月强渡黄河,挺进豫陕鄂地区,先在潼关、洛阳间往返作战,后至伏牛山麓实施灵活的牵牛战术,歼灭李铁军,开辟豫西根据地,1948年3月四纵(军)与华东三纵(军)一起,歼敌二万,取洛阳战胜利,之后又参加宛西、郑州等战。在淮海战役中,四纵(军)先是背水为战,在南坪集顽强阻击黄维兵团,继而诱敌深入,为我军诱敌深入围歼黄兵团取得宝贵战机,为歼黄立头功,战后四纵(军)13旅38团1营放授于钢铁营光荣称号。1949年2月编为14军、13军,南下解放南冒,进军两广、云南,似果断、神速追歼战,让人赞叹。
在解放战争中,华野1纵(军)以跑得、饿得、打得着称,在华东战场,驰骋豫皖,纵横苏鲁,战皆硬仗,屡建奇功,最辉煌莫过于莱芜战役,此役一纵(军)在友邻部队没赶到情况下,紧钳5万多国军,临危不惧,让李仙洲无路可逃,为歼李仙洲集团立下首功。一纵(军)在宿北和鲁南战役中,表现同样气壮山河,在宿北,一纵(军)在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11师阵势中,杀了个进出,次日又再次杀入敌阵,硬生生割裂了11师与69师的联糸,击败11师,歼灭了69师。在鲁南一纵(军)与兄弟部队一起,歼灭敌快速纵队,缴获甚多。在孟良固战役中,一纵(军)同时与国军两大王牌部队作战,一面死死顶住25师的攻击,一面参与围歼七十四师,为战役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在淮海战役中,一纵(军)首先在窑弯歼灭敌63军,随后参加杜聿明集团的作战。1949年2月被编20军。参加南下作战。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4纵(军)和其拼命三郎司令员一样充满传奇色彩,是一支英雄善战的纵队(军),作为华野主力纵队(军),经力苏中、莱芜、孟良固豫东、济南、淮海等大役,可谓百战雄师。4纵(军)身为华野一师,在苏中战役七战七捷,在后来的鲁南战役,和攻克枣庄都是首功。围歼74师的主力纵队(军)之一,在淮海战役中,无论是碾庄,围歼黄伯涛兵团,还是陈官庄围歼杜聿明,四纵(军)都是英雄善战,整个战役中是我军歼敌数量最多的纵队(军)。1949年2月被为23军。参加南下渡江前,敢于炮击耀武扬威挑衅的英国远东舰队,并给予英舰重创,打得英国人举起白旗,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纵观可见此纵(军)战斗作风之硬。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6纵(军)一直是华野主力纵队(军)之一,司令员王必成被敌我双方共称为王老虎,他所率六纵(军)是一支能打、会打、敢打的虎军,经历华东数次大战,战史亮点:首先苏中战役中除害,歼灭李默奄的王牌部队,从此打消了我军对国军美械装备部队的顾虑,在莱芜战役的吐丝口战斗中,斩获敌军2万多,此役中歼敌数我军参战部队中第一,另外六纵(军)与蒋介石嫡糸、精锐、五大主力之首、全美械装备七十四师,一直很有缘,一战涟水,硬是把风头正劲的74师压了下去,这好比是迎头浇了正火热的74师一盆冷水,此后两军再战,74师依靠数量和装备的优势,使六纵(军)不得不撤出涟水,但74师也付出惨重的代价,以至后来在孟良固被俘的74师军官说到:其实74师在在涟水之战中已被重创了元气。在孟良固战役中,六纵(军)快速奔袭至垛庄,使74师无路可逃,在孟良固最后战斗关头中,六纵(军)率先攻入,摧毁74师总部,击毙张灵甫,为我军歼灭国军主力开了先河。在沙土集战役,中六纵(军)以其出色的表现,让华野别七月失败的阴影,在豫东战役中,攻克了龙王店,活捉兵团司令区寿年,为歼灭该兵团立了大功。在准海战役中,围歼黄伯涛兵团,六纵(军)是主力纵队(军)之一,为淮海战役胜利做出了贡献。1949年2月编为24军。参加渡江等南下作战。
在解放战争中, 华野9纵(军)是素以打硬仗着称的英雄部队,以进攻能力无敌,勇冠三军,依靠惊人战绩,良好素质,成为全军的有名的王牌军。其亮点:九纵(军)成军第一仗在莱芜战役中,以两个师的兵力,歼敌近五分之一。在孟良固战役中,九纵(军)是歼灭74师的五把尖刀之一,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九纵(军)作为主力血战胶东,粉碎了欲占胶东企图,取得胶东保卫战的胜利,从根本上转变山东战场局势。在济南战役中,九纵(军)风头出尽,在于由副攻变为主攻,首先突破十几万之军固守的坚固城防,首先攻入济南城,活捉国军上将王耀武,九纵(军)73团被于济南第一团的光荣称号。在淮海战役中,九纵(军)参加了歼灭黄伯涛和杜聿明集团的作战,在整个战役中战功仗次于华野四纵。1949年2月编为27军。渡江战役中第一个突破长江防线,打过长江的部队。参加宁沪战役是第一个打进上海的部队,为解放上海立下战功。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二纵(军)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军),在东北以打大仗、硬仗着称,具有非常出色的战斗能力,该纵(军)参加三下江南,东北秋季、冬季、夏季攻势中表现极其出色。1947年5月ニ纵(军)歼敌5千余人,攻杯德后,挥兵大黑林子,围歼敌71军,打了一场痛歼灭战,前往督战的陈明仁险些被击毙。冬季攻势中=纵(军)随机应变,改攻章武调敌增缓,在运动中歼敌,5小时全歼敌一个师,克章武是东北第一次使用大口径炮,也是使用最好的一次,甚称东北一次攻坚典范,在辽沈战役中,作为攻锦卅主力,先攻克外围据点义县,在锦卅总攻中,迅速突破城垣,开辟了胜利通道,二纵(军)是围歼辽西廖兵团主力之一,打沈阳,血战敌重要防区铁西,为解放沈阳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1月编为39军。天津战役中率先攻入市区,之后南下,因为战功显赫,成为全军有名的王牌军。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三纵 (军)是支优秀纵队,在名将韩先楚率下,打不少好仗,被敌廖耀湘称为旋风部队,先在南满顽强坚持战斗,在东此危局之时,取得四保临江的胜利,从此扭转东北战局,美名扬天下,秋季攻势中采用掏心战术,急行军120公里,奔袭威远堡,全歼116师。冬季攻势中配合兄弟部队,歼新五军。1948年3月三纵(军)为主攻,克四平,辽沈战役中三纵(军)是打锦卅五把尖刀之一,以顽强战斗精神,攻克绵卅城外配水池和亮马山,破锦卅城,为解放锦卅做出重要贡献。在辽西战中表现最出色,机智勇猛穿插,斩敌新三军数段歼之,果断向敌纵深攻击,连续摧毁敌新一军、新三军和廖兵团部,使敌指挥瘫痪,为歼国军五大主力新一军,辽西会战做出重要贡献。1948年11月编为40军参加了天津战役和海南岛之战。
在解放战争中,东野四纵(军)是另一支坚持南满的英雄部队,四保临江同样美名扬天下,着名的塔山英雄团出自该部,其纵(军)能征善战与其有位能征善战胡奇才分不开,在解放战争初期4纵(军)作战素质是很差,一个纵队(军)对新六军一个团吃败仗,司令员吴克华因此下岗,胡奇才任司令员,先在鞍山、海战中快速肃清鞍山外围之敌,大胆穿插,全歼鞍山之敌,断而一口气连下营口、大石桥,直逼海城,迫海城敌起义。在新开岭之战中,一举全歼敌美械千里驹之称的25师,并开东北野战军全歼敌一整师的先例,止住我东北战场连败的颓势,其义十分重大。做为主力取得4保临江胜利后,参加了1947年的夏季攻势,克重镇梅口河,又克东丰、海龙扫除了我军南北联系的障碍。四纵(军)在辽沈战役中,顽强表现面,对敌强大兵团集群冲锋,浴血奋战六昼夜,硬是守住塔山防线,为辽沈战役做出臣大贡献。1948年编41军,北平和平解放后,担任北平戒备任务,之后南下作战。
第一猛将韩先楚,他被誉为是猛将中的常胜将军,拥有很强的战争感。虽说,韩先楚没有接触过正规的军事教育,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战术指挥才能是很强的,属于全军中的佼佼者。
第二猛将是邓华,其实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者,还是全军第三位指挥百万大军作战的军事统帅。著名的海南岛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皆是出自他之手。
第三大猛将,这位也是在战火中历练出来的一位猛将。先后经历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79年的南疆战役。
第四大猛将是杨勇,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是隶属第二野战军,以勇猛著称,深得刘帅的欣赏。
第五大猛将王震,他是一位军政皆能的将领,能够带兵打仗,也能够从事政工工作,属于一位全面型人才。
第六大猛将刘亚楼,他是东北野战军的参谋长,也是林总身边的最佳搭档,以擅长谋略著称,是人民队伍中不可多得的将才。
第十大猛将陈锡联,他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野战军,是属于一位从基层历练出来的铁血战将。
1948年5月25日拂晓,解放隆化的战斗正式打响。在东北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的强大攻势之下,军各部或溃逃或被歼。战至下午3时,围绕隆化中学而战况的战斗成为整个战局的关键。这里既是敌军的一个军营,也是他们赖以死守的核心堡垒。围绕着,是成群的碉堡、暗堡。
在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紧密的配合下,一个个炮楼和碉堡被炸掉,隆化中学东北角被打开了!就在冲锋号即将吹响的时候,突然,一阵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几条火舌。敌人在桥上修筑的这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与,不但拦住了董存瑞所在尖刀连前进的道路,还切断了友邻部队已经进城的一部,造成了首尾难顾的局面。
眼见不断有战友倒下,已经连续炸掉几个碉堡的董存瑞再次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得到连长的同意之后,董存瑞在战友郅顺义的掩护下,几步就冲到了桥下。新的问题出现了,桥离地一米多高,两旁是光滑的墙壁,顶上是平平的泥板。炸药放在平地不顶事,放到高处又没地方搁。董存瑞没有三角支架。通常的爆破任务,三角支架并非必不可少,只要把炸药包贴紧碉堡放置即可。而炸这个桥形碉堡只有用三角支架支撑着,炸药包才能放置到桥身下。就在董存瑞寻找放炸药包的放置点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号声,部队如潮水一样冲了上来,而此时桥型堡上的6个暗藏的机枪开始了扫射。不能再犹豫了!只见董存瑞身子向左一靠,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碉堡,右手猛地一下拉开了导火索……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敌军桥型暗堡抱起炸药包冲至桥下,用身体充当支架托炸药包炸掉碉堡,牺牲时未满19岁。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至1947年2月,经过东北民主联军近一年的打击,盘踞在大股土匪已基本被消灭,但二三十人一伙的小股土匪仍有不少,而且更加隐蔽,更加狡猾,外号叫座山雕的土匪就是这里面之一。
座山雕本名张乐山,。此人在匪徒中颇有声望,人称三爷。抗战胜利后,座山雕改头换面,当上了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时常出没山林,抢掠百姓,杀部,继续作恶。然而,此时的座山雕早已威风不再,只剩下身边二三十个亲信死党,流窜于深山老林里,一心等着大军到来。
以往的作战经验表明,对这种小股土匪,动用大部队围剿很难见效。为此,上级决定,由牡丹江军区二团的侦察英雄杨子荣带领5名侦察员,组成一支剿匪小分队,扮成土匪模样,进山搜剿座山雕的匪窝。小分队在深山老林里一连转了好几天,在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发现了一群看起来像伐木工的人。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渐渐地,杨子荣取得了孟姓工头的信任。他将杨子荣等人介绍给了两个人,一位自称姓刘,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称为连长。这两个土匪答应等自己下山弄些过元宵节的酒肉之后带杨子荣等人上山去见座山雕。
两天后,这两个小土匪如约来到工棚找到杨子荣一行,结果一下被绑了起来。杨子荣假意解释说:由于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只好先委屈二位一下,待到了山上再说。两个土匪觉得到了山上自会见分晓,也没太在意,就领着杨子荣他们直奔威虎山。由于有这两个人的道路,使得小分队顺利通过座山雕沿路所设的三道哨卡。来到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当地人称做马架房子的木棚之后,杨子荣命令三个战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带领另外两个战士冲进棚子,各自占据有利位置,枪口对准里面的七名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膛、长着一副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正是座山雕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9月,杨子荣参加八路军,次年1月加入中国。1946年2月23日,在追剿丁焕章、郑三炮等匪首的战斗中,杨子荣被土匪的子弹击中胸部,英勇牺牲,时年30岁。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他特级侦察英雄光荣称号。
1953年4月7日下午3点29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第十五师指挥所发现美国空军飞机18批164架战斗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对清川江桥及永柔、价川、铁山等地区实施轰炸扫射,遂命令第四十三团副团长吴胜凯率领12架米格-15比斯型歼击机起飞,在楚山、碧童地区与来袭的美军F-86型机群展开空战。
4时零7分,正当志愿军空军结束此次空战返航时,在辽宁凤山大堡机场上空解散依次着陆。飞行员韩德彩和长机张牛科奉命令掩护其它飞机着陆后,拉开闪隔距离准备着陆,当下滑至1000米时,突然传来地面指挥员的惊呼:快拉起来!敌机向你开炮了!韩德彩赶紧把飞机拉起来,想四周搜索。当他的目光扫到左下方时,猛地发现一架美军战斗机正在逐次攻击我返航战机。韩德彩一边向长机报警,一边加大油门下滑增速,冲向敌机。美机见势,迅速脱离。韩德彩不顾油量警告灯闪亮,猛门,急速跃升,紧追不放,眼看追到开炮距离,美机突然下滑右转企图摆脱。韩德彩轻拉驾驶杆上升高度,保持居高临下的优势咬住不放,当距美机约300米时,按下炮钮,一阵猛射,几十发炮弹直接命中敌机左机翼与机身的接合部位,对方飞机立刻冒出浓烟和大火。这时,韩德彩看到一个黑点从敌机弹射出来,立即在无线;敌人跳伞啦!赶快抓俘虏!
当晚8点多,已经入睡的韩德彩见到了被他打下来的美国飞行员俘虏费席尔。这二个费席尔是美国空军上尉小队长,15岁开始学飞行,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朝鲜战场上先后出动达175架次,击落飞机10架以上,按照美国空军的惯例击落5架飞机称为王牌,他已是双料王牌了。当放牛娃山身的韩德彩出现在费席尔面前时,他摇着脑袋说:我是美国的空中英雄,怎么能是这个年青人打下来的呢?
1950半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朝鲜战场东线发起对窜至长津湖地区的美海军陆战第一师、步兵第七师的围歼战。杨根思带领三连三排奉命坚守咸镜南道长津郡下碣隅里外制高点1031高地东南方的小高岭,这里是卡住敌人南逃的重要通道。对出发前,营长向杨根思下达命令:不许敌人爬上小高岭一步!领受任务后,杨根思亲率第3排战士趁着夜色冒雪进入阵地。
11月29日拂晓,美军集中空、炮火力对小高岭实施了猛烈急袭,炮弹一阵紧似一阵地落到阵地上,敌机空投了大量的凝固汽油弹,小高岭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当美军爬向小高岭,他们满以为这个小山头上已无生命的存在。突然,小高岭上的重机枪首先开火,颗颗手榴弹准确地在敌人堆里爆炸。像割麦子一样,敌人一片片地倒下。美军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很快又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冲了上来。,随着手榴弹的爆炸声,杨根思带着战士们冲进敌人堆里射击声、刺刀的格斗声和喊杀声响成一片。一片混战之后,敌人再次被赶下了下去。美军一批批地被歼灭在小高岭阵地前,三3排的勇士们也慢慢变得少了。
美军的第八轮进攻被打退之后,阵地上只有杨根思和重机枪排长两个人了。杨根思命令已经打光了子弹的战友撤下了阵地,然后捡起可用的和1包炸药放在身旁,隐蔽起来,两只眼睛紧盯着山下,监视敌人。
这时,美军又开始向小高岭倾泻炮弹,发起了第9次攻击。就在敌人冲上山顶的危急关头,杨根思毅然抱起最后的1个炸药包,拉燃导火索,冲向密集的敌群……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江苏省泰兴人,中国人民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淮海战役中先后多次荣立大功、小功,28岁在朝鲜战场阻击美军南逃任务战斗中牺牲,2009年9月14日,他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52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二十九师为了争取防御主动权、扩大回旋余地,决心391高地。
391高地山势狭长孤立,南北两峰对峙,形若驼。高地上盘踞着李承晚部队的一个加强连,筑有两层核心地堡,结构坚固,射界开阔,并配有轻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网。敌地堡群内设有指挥所,配有望远镜和指挥飞机飞行的航空布板。这是韩军第九师东侧前哨阵地的主要支撑点,可俯视我方纵深前的10多平方公里阵地,严重威胁二十九师与右邻第38军结合部的安全,是一个硬钉子,必须拔除。
然而,在我方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多米宽的开阔地带,大幅度提升了作战难度。为增加攻击的突然性,配属二十九师作战的八十七团三营的400多名官兵在11日夜晚,秘密潜伏在距391高地前沿阵地数百米的蒿草丛及小杂树中,而邱少云所在的排更是潜伏在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12日12时左右,敌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邱少云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反击部队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敌军一个加强连。
邱少云(1926--1952),出生于重庆市铜梁县少云镇(原四川铜梁县关建乡)[1]玉屏村邱家沟。革命烈士。他9岁丧父、11岁丧母、13岁被军队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为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1953年8月30日被追认为中国党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于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进入白热化。为夺回主动权,志愿军四十五师集中四个连的兵力,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对597.9高地发起反击。
反击的最初阶段,各部队进展顺利。连续夺占敌人3个阵地之后,部队推进到零号阵地半山腰。就在这时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以密集火力,死死地控制着我军进攻道路。冲击部队受阻。要夺取阵地,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二营代参谋长张广生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坚决炸掉敌火力点。然而,连续上去两个爆破组,均未能接近敌火力点便牺牲在冲锋的道路上。第三个爆破组冲上去后,又被压制在敌人阵地前。张广生心急如焚,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其空中优势及火力优势,致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关键时刻,营部通讯员黄继光挺身而出。他恳切地说:首长,让我去吧!黄张广生沉思片刻,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黄继光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黄继光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黄继光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19日),民族英雄。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1962年11月18日,新疆军区阿里边防分队某部四连奉命向盘踞在中国领土上的印军27号据点反击。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印军第十一廓尔喀步兵联队第1营将阵地选择在紧靠国界线高地上。这里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向东可通视中国境内纵深10多公里,向西可瞭望印军丁如泽机场。在5100高地上,印军不仅修了30多个明碉暗堡,还在阵地前沿的山坡上设置了纵深达600米的雷场。
战斗打响之后,步兵连向印军阵地前沿冲锋时误入雷区,5100高地上的敌机枪火力封锁了雷场边缘;高地东南侧下方山谷中的10多辆美制坦克,连同丁如泽、莫尔多一带的印军炮兵也开始实施拦阻射击,部队暴露在光秃秃的山坡上,伤亡惨重。
快把地雷排掉,步兵连长向随步兵前进的工兵排副排长下令。副排长应声而出,带着工兵三班的几名战士冲进了雷场。然而,几声巨响之后,副排长和几名战士也相继倒在雷场中。很快,工兵二班上来了跟在班长张铭儆身后的是从后方医院偷跑回来的战士罗光燮。冲进了雷场后,张铭儆开始用探雷针起雷,并命令罗光燮用爆破筒在前方引爆地雷,以开辟通路。接到命令后,罗光燮弯腰猛跑了10多米,刚通过了一片开阔地,轰地一声,脚下1颗被白雪覆盖的苏制防步兵压发雷响了。等他醒过来后,发现左腿下方血肉模糊,爆破筒也炸飞了。跟在后面的张铭儆见状正要过来救护,却见他艰难地扑在地上,不是向后方,而是向雷场纵深爬了过去。几秒钟后,又一颗地雷炸响了。这次,罗光燮的右臂又被抛到几米以外。当他再次苏醒的时候,又回过头来看了看正向他扑过来的班长,示意告别,然后又横爬过身体,用左手硬撑着,使身躯沿着山坡向雷场深处滚去。随着一连串地雷爆炸声,罗光燮残缺不全的躯体终于消失在一片红光黑烟之中。在他的身后,出现了1条6米宽的通道。
罗光燮,1941年生,四川乐至人。1960年8月应征入伍,在新疆边防部队某部工兵连1排2班当战士。对印自卫反击战开始后,他写下了豪迈的誓言:为了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我愿意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于鲜血和生命。战斗结束后,所在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追认为中国党员。1963年3月9日,国防部追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65年8月6日凌晨,台湾军两艘猎潜舰剑门号和章江号闯进了东山岛附近的渔场,为掩护渔民正常作业,人民南海舰队四十一大队护卫艇4艘、快艇十一大队鱼雷艇6艘组成突击编队奋起迎战。
战斗开始后,我军611号艇勇猛追打章江舰。很快,敌章江舰因中弹起火而准备逃离战场。正当611艇准备趁胜追击的时候,后左主机意外停车。轮机兵麦贤得立即跑过去帮助启动机器。检修过程中,一块飞来的弹片打进麦贤得的右前额,插到左侧靠近太阳穴的额叶里。他脑浆流出,顿时失去知觉,跌倒在机舱里。副指导员替他包扎好伤口时,他苏醒过来,嘴里已经发不出声音。迷迷糊糊中,麦贤得听见班长说机器发生故障,情况十分危急,他挣扎着起来,额上的鲜血粘住了眼角和睫毛,阻碍了视线,他凭着平时练就的一手夜老虎硬功夫,顽强地坚守在战斗岗位上。在剧烈摇摆的机舱里,他穿来绕去,摸索着检查一根根管道、一个个阀门、一颗颗螺丝钉。由于失血过多,麦贤得的动作逐渐有些迟钝,但他的战斗意志却更加坚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居然能在几台机器、几十条管道里,检查出一颗只有手指头大的被震松了的螺丝,并顽强地用扳手把螺丝拧紧,保证了机器的正常运转……
麦贤得,1945年出生,广东省饶平县人。1964年3月参军,任海军护卫艇第41大队4中队611号护卫艇机电兵。战斗结束后,脑神经严重受伤的麦贤得被送到总医院治疗。主席十分关心他的伤情,周恩来总理亲自组织全国著名的脑外科专家为他会诊,指示一定要把麦贤得的伤治好。1966年,他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69年3月2日凌晨,于庆阳所在的边防巡逻队踏着没膝深的积雪,在珍宝岛南端巡逻。突然,从苏联下米海罗夫卡方向开来2辆装甲车、1辆卡车、1辆指挥车,窜到珍宝岛南端,。巡逻分队立即向苏军提出严正警告,苏军置之不理。当再度警告时,苏军不但不听,反而开枪、开炮打死打伤我边防战士多名。
面对苏方的严重挑衅,巡逻分队奋起自卫反击。苏军没想到我方早已有准备,一时被打得迷失了方向,东躲西藏。眼见一名苏军中尉和4名苏军士兵正在眼前溃逃,于庆阳端着冲锋枪追了上去。苏军见有人追赶,回身乱射,子弹从于庆阳的耳边飞过,他全就势卧倒,扣动板机,几个点射,5名苏军被全部击毙。就在这时,于庆阳看到小树林的后面有一挺机枪正在向这边射击,战士们被机枪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抓住敌人机枪手更换弹夹的时机,于庆阳一跃而起,端起冲锋枪向苏机枪扫射,一举击毙了敌人的机枪手。正当他想冲上去缴获那挺机枪之际,隐蔽在丛林深处的另一挺苏军机枪突然朝这边扫射过来。于庆阳大吼一声,猛虎般地扑向敌人。苏军机枪手虽然枪将口瞄向这个冲过来的中国军人,但自己也已被对方瞄上。双方同时开枪,苏军火力点被消灭了,但于庆阳也不幸头部中弹倒下。卫生员迅速给于庆阳包扎,看到子弹从他的太阳穴打进,从后脑穿出,人已经昏迷过去。不料,就在枪炮的轰鸣声中,于庆阳醒了过来,他猛地站了起来,撕掉蒙在眼睛上的绷带,端起枪在敌人的弹雨中奋力向前冲杀。一步,两步,三步……于庆阳一连向前冲了六步,倒下去的时候,仍就保持着冲锋的姿势……
于庆阳1944年9月出生于新金县同益乡松树底村于屯一个贫农家庭。1963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编入46军133师397团新兵连。以后到特务连警卫排二班当战士。1964年5月调入侦察排。1965年10月加入了青年团。1969年3月在我国边陲珍宝岛自卫还击战中英勇牺牲。时年仅26岁。他以自己的英雄行为实现了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钢铁誓言。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是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十大英雄之一。
1979年2月21日早晨,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二排向南征方向攻击前进时,遭到埋伏在78号高地上的一个越军加强连的阻击。因地形不利,二排被越军火力压制,局面非常被动。就在这时,越军阵地上那挺对我威胁最大的重机枪突然不响了,工事里的枪声也变得稀疏下来。然后,越军在高地上的轻重火器突然向着左侧的山谷猛扫起来。又过了一会儿,他们又朝右后侧打了过去。趁着敌人手忙脚乱之际我军向78号高地发起猛攻,一举攻占了高地。
战斗结束后,几个小时前执行护送伤员和烈士转移任务的四班战士岩龙回到了2排。战友们询问岩龙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归队,这位汉语不好的傣族战士连说带比划断断续续好一阵才说明了自己的去向。
原来,岩龙护送伤员和烈士撤出阵地后,归队时与连主力失去了联系。在寻找连队的时候,岩龙无意间摸到了78号高地的侧后方。看到战斗对我方不利之后,岩龙利用杂草和树丛为掩护,迅速接近了越军阵地。他先是用56式半自动步枪连发2枪击毙了对2排威胁最大的那挺重机枪的正、副射手,接着又打掉了另一个越军机枪火力点。随后,岩龙看到许多越军正猬集在一个环形工事里朝二排射击,便机智地以密集的枪声为掩护,准确射击,一连击毙了7个敌人。直到这样一个时间段,越军才察觉到这些致命的子弹来自侧后。然而,当他们调转枪口还击,岩龙早就转移了位置。就这样,岩龙在接下来的4个多小时里,孤胆作战,来回穿插射击,打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听完岩龙的讲述后,惊喜不已的战友们问他知道不清楚自己到底打死了多少敌人。他扳着指头数了半天,最后数出了56个。
25日下午18时许,部队沿简易公路向朗多前进。2排是尖刀排,走在全连的最前面。岩龙胸前挂着一具缴获的望远镜,和几名战士走在尖刀排的最前面。这时,越军狙击手以为他是中国军队指挥员,突然开枪射击。牺牲时,岩龙年仅19岁。
岩龙(1960-1979),傣族,1978年3月应征入伍,到35205部队5连4班当战士。训练刻苦,作战勇敢,受嘉奖4次,被所在团树为射击、投弹和军体标兵。战后,岩龙烈士被追记一等功,授予他孤胆英雄荣誉称号,他的遗体运回国后安葬于云南河口县的水头烈士陵园。